福建大田:“五水”共治 矿业强县实现“绿色”逆袭
位于福建中部的三明市大田县,是一座山区小城,是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,同时也是全省五大铁矿区之一。该县素有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之称,境内河网密布,水系发达。曾经的矿业县城,现如今美丽蝶变,全域生态“云山青青,风泉冷冷”,“半水”幸福河惊艳出圈。
2009年,大田县面对“牛奶河、核桃露”的恶劣水生态环境局面,深入雕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融合带,在福建省内率先探索实行“河长制”工作,围绕“污在水中、源在岸上、根子在人”的治河思路,实行“严管、勤查、联动、重罚”的治河措施,全力打造“五水”共治的治理局面,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、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发展之路。
生态之水:一种发展理念的升华
面对经济快速增长和保护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,大田县委、县政府以“无远弗届”的信心、“哪怕税收再多,没有环保的产能坚决不要”的决心,探索建立适应大田县情的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,河长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。
大胆试、大胆闯,以绿色发展为重要发力点推动治理的改革让尖兵大田远近闻名。大田“易信晒河”的治理做法被评为“2015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”之一,大田也被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确定为“生态文明建设教学科研基地”。
安全之水:一次执法改革的探索
即使大田已经称谓改革路上的先行者,但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,因水执法涉及多个分管部门,职能交叉,大田县又迎来了监督执法力单、失据、低效、推诿等问题,严重阻碍着治水工作的进展。
2012年12月,大田成立了福建省首个生态综合执法局,将水利、环保、国土、安监等部门行政执法职能集为一体,依法独立开展涉水涉矿领域行政处罚权,提高执法效率,治水成效得到显著提升。同时,大田还在公检法部门分别设立生态侦察大队、生态环境检察室、生态环境审判庭实行联动执法,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,做到线上及时发现、线下快速处置,实现从“九龙治水”到“攥指成拳”的跨越式进展,昔日的脏乱河塘如今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风景。
文化之水:一方山水人文的融合
统筹推进水文化建设,打造水文化景观,大田在水系治理中久久为功。在县城,一条连接道路、沿河、山地资源的木栈道文化长廊,不仅为城镇及周边居民提供生态健康的宜居环境,还重塑了山水城镇的风貌。
在均溪流域干流,大田通过提升两岸植被、构建水陆过渡带、营造生态湿地、设置亲水空间,打造了均溪河绿色生态走廊。在均溪流域支流,沿河两岸还开辟了涵盖党建引领、廉政建设、产业带动以及孝道文化等内容的文化长廊。一大批承载着水文化的水岸风光带已遍布大田各个角落,水文化逐渐繁荣活跃。
活力之水:一场乡愁记忆的唤醒
碧水潺潺带来了蓬勃活力。大田县充分发挥“头雁”作用,以强劲的组织力,成立全国首个河长协会,带动从机关到学校、从城市到农村的广泛社会群体参与爱河护河行动,而各企业主体、百姓也自主成立委员河长、企业河长、百姓志愿护河队等,积极响应水环境治理的号召。
由此,大田逐步实现由“政府治水”向“全民治水”转变,河长制也向“河水治”迈进,呈现一片经济稳健发展与城市生态文明齐头并进的新局面,“老区苏区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”正越过越红火,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景象也指日可待。(林娇容 郑丽金)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898艺术村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授牌仪式
2022-05-27 18:00 - 桂林医学院:健康教育进乡村 护民惠民促乡村振兴
2022-06-17 18:00 - 2022年“绿书签行动”宣传活动走进定安县山高学校
2022-05-12 18:00 - 上海最后一个非常态化市级方舱医院闭舱
2022-06-16 12:00 - 衡水市出台十七条举措 支持助力市场主体发展
2022-05-11 18:00 - 美兰区“禁毒宣传进万家”活动启动仪式 暨“6.26”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
2022-06-23 18:00
推荐阅读